简介:1962年,Curt Henderson(理查德·德莱弗斯 Richard Dreyfuss 饰)、Steve Bolander(朗·霍华德 Ron Howard 饰)、John Milner(保罗·勒马特 Paul Le Mat 饰)还有Terry "The Toad" Fields(查尔斯·马丁·史密斯 Charles Martin Smith 饰)四个普通的青年在晚上相聚,为即将去外地读大学的Curt和Steve送别。Steve把他的汽车借给了Toad,Toad需要这辆车去寻找他的爱情。Curt开车在马路上,听到一个金发女郎对他说“I love you!”,他急切想找到这个女人,却在路上让另一个女孩上了他的汽车。而Steve也在忙着处理和女友Laurie(辛迪·威廉姆斯 Cindy Williams饰)的关系。John 则准备和另一个人赛车。Toad则认识了另一个美女Debbie(坎迪·克拉克 Candy Clark 饰),两人把车开到了郊外,却意外把车给丢了......在这个夜里,这四个青年的活动为我们展现了六十年代初美国人的精神和生活状态。 本片被提名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女配角等几个奖项。
简介:该纪录片通过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轴心国分别在欧洲、亚洲、中东所挑起的战争,表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海、陆、空的各个战场上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者宏大场面。通过该片使我们充分了解到如:斯大林格勒、诺曼底登陆及攻克柏林等重大战役珍贵史实资料。重温《The World At War》1、制作2、一个新的德国,1933-19393、奇怪的战争,1939年9月-1940年5月4、法国沦陷,1940年5月-6月5、单独作战,1940年5月-1941年5月6、巴巴罗萨,1941年6月-12月7、万岁!日本,1931-19428、走我的路,美国,1939-19429、北非沙漠,1940-194310、斯大林格勒,1942年6月-1943年1月11、狼群战术12、苏联红星,1941-194313、旋风轰炸德国,1939年9月14、回顾往事15、一个可爱的日子,昨天:缅甸16、家园遭焚:英国 1940-194117、帝国内:德国,1940-194418、六月黎明:1944年8月19、占领荷兰,1940-194420、钳形攻势,1944年8月-1945年3月21、大屠杀 1941-194522、报应,德国,1945年1月-5月23、日本,1941-194524、太平洋,1942年2月-1945年7月25、核弹,1945年1月-9月26、清算27、回忆特辑一:希特勒的秘书特辑二:谁赢的了二战特辑三:希特勒之死特辑四:勇士们特辑五之一:奥斯威辛集中营(上)特辑五之一:奥斯威辛集中营(下)特辑五之二:奥斯威辛集中营(上)特辑五之二:奥斯威辛集中营(下)特辑六之一:人民公社(上)特辑六之一:人民公社(下)特辑六之二:人民公社(上)特辑六之二:人民公社(下)这是我能找到的《The World At War》最详细的分集名字了,有些是我自己起的名字 :cool!: 这部1974年英国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制作完成的宏伟巨作应该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权威的纪录片。看看他们做了多少工作就知道这部片子的分量,出现在他们影片中的有事件发生的当事人,有高级军官,有政治家,有普通百姓、还有普通士兵。整部大约26小时的影片中没有一个重复镜头,全部镜头均取材于当时的战时宣传影片或照片。该片的解说为著名英国演员劳伦斯奥里佛爵士,相信听过他诠释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死亡”的人对他的声音应该有印象。此外该片的资助人是大英博物馆,每集的拍摄都组成了单独的制作小组,有各自独立的编剧、导演,然后经过专门聘请的历史学家审评,再加以精心制作。我相信,在反映二战的纪录片中,不但过去没有,今后恐怕也没有能超越这部片子的了。第一次看到这样翻译纪录片的,十分新鲜。不过令我念念不忘的还是影片带给我的震撼,当看到身临其境者一个个出现在屏幕上现身说法时,还有比这更有说服力的吗?比如第7辑《万岁!日本》中描述珍珠港事件,被采访的有日军计划制定者、特遣舰队的海军军官、驻珍珠港的日本间谍、空袭珍珠港的日军飞行员、当时在场的美国陆军军官、美国海军军官和水兵,甚至还有当时珍珠港的平民。短短20分钟的叙述让你永远难忘。
简介:第56届柏林电影节的闭幕影片是1973年上映的西部片《比利小子》(Pat Garrett And Billy The Kid)的特别版。《比利小子》讲述的是在1881年的新墨西哥,一个名叫派特·加勒特(Pat Garrett)的人被被委任为警长,追捕自己从前好友比利小子(Billy the Kid)的故事。比利小子是美国历史上的传奇罪犯,真名为威廉·邦尼(William Bonney),他年轻时四处流浪,最擅长的就是拔枪射击,据说他从拔枪到射击只要0.3秒。比利小子曾经谋杀了21个人,最后为派特·加勒特所击杀。 本片导演山姆·佩金法是赫赫有名的美国动作电影大师,为暴力美学的开山鼻祖,发明了用慢镜头、圣歌包装血腥射杀场面的技巧,后来香港著名导演吴宇森的电影就充满了对他的模仿。除《比利小子》外,萨姆·派金帕的代表作还有《午后枪声》(Ride The High Country 1962)、《日落黄沙》(The Wild Bunch 1969)、和喜剧片《牛郎血泪美人恩》等等。著名歌手鲍勃·迪伦不仅在影片中出演了角色,并为本片演唱了主题曲。 关于"比利小子" 喜欢看西部片的朋友肯定听过比利小子的名字。根据资料,以他为题材的电影数量在所有的美国历史人物中排第二位,仅次于林肯总统。在电影里,他有时被描写成除暴安良的英雄,有时是冷血的杀手。那么,让我们来看看BILLY THE KID在历史上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1859-1861年期间,威廉.邦尼(比利小子的真名,得名“比利小子”是因为他的个子小)出生于新墨西哥州的林肯镇。他的枪很准快很,按一般说法,就是个快枪手。据说他14岁时就杀了第一个人,此后的几年间,他因为共杀了二十几个人而被通缉。1881年7月14 日,傍晚时分在林肯镇,被警长派特.加勒特(Pat Garrett)所射杀(也有一种说法是被警长放走了,不过可信度不高)。当时BILLY只有十九或二十岁。 1878年发生在新墨西哥领地内的"林肯县战争",是美国西部开发时期一次非常重要的牧区战争.它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原因.这次长达5个月的流血冲突,是圣菲集团支持下的墨菲派与竞争对手麦克斯温-滕斯托尔派争夺对林肯县经济和政治控制权的必然结果.战争结局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分赃,确保了墨菲家族在林肯县的垄断地位."比利小子"在这场流血冲突中只不过是麦克斯温-滕斯托尔派雇用的一名枪手,但在后来的许多传说中,他却成了"林肯县战争"的主角.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比利小子"的历史著作、小说、电影、歌曲和传说不计其数."圣徒比利"取代了"魔鬼比利","林肯县战争"却被人淡忘了,即或有人偶尔记得它,也是从"比利小子"的出场背景中得知的,"林肯县战争"的真相则完全被"比利小子"的传说湮没或扭曲了.
简介:J.D. Cahill is the toughest U.S. Marshal they've got, just the sound of his name makes bad guys stop in their tracks, so when his two young boys want to get his attention they decide to rob a bank. They end up getting more than they bargained for.